联系热线
近年来,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我国摩托车行业奋力进取,“走出去”步伐不断加快。摩托车制造企业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,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,实现了从国内龙头到国际品牌的转型,通过细分赛道、产品创新、全球多元化布局,展现了“中国制造”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韧性和发展潜力。
2024年,我国摩托车行业产销稳定增长,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领先,内燃机摩托车、电动摩托车均保持稳固的竞争优势。今年一季度摩托车出口更是跑出了同比增长38.9%的加速度。
近年来,我国摩托车行业坚持走转型升级发展道路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加大产品研发力度,加强品牌建设,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,保证了摩托车行业的平稳运行。隆鑫、宗申、豪爵、春风、钱江等多个中国摩托车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。自2016年起,中国摩托车出口量从1600万辆起步,以年均15%的增速持续攀升,最终在2024年突破3500万辆。2024年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转折之年。从国内市场突围,到全球市场的全面开花,中国摩托车企业凭借自身硬实力在全球产业链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中国摩托车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,我国摩托车行业产销分别完成1997.08万辆和1992.28万辆,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0.79%和2.82%。根据全球海关贸易数据库(GTT)数据,2024年我国摩托车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34.1%,较2023年提升6.8个百分点,所占份额远超第二名的欧盟26个百分点,其中,内燃机摩托车出口占全球市场的29.8%;电动摩托车及踏板车出口占比高达43.9%,两项数据均居世界首位,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摩托车制造和出口第一强国的地位。
海关数据显示,过去十年(2015-2024),我国摩托车出口量、值均实现翻倍,2024年出口量突破3500万辆达到3675万辆,同比增加37.9%;出口额达到1034.7亿元,同比增长27%,系摩托车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。今年一季度摩托车出口量更是同比大增40.7%达到937.3万辆,创下同期历史新高。
中国摩托车出口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产品线的多元化。其中内燃机摩托车单价稳定在600美元以上,车型覆盖50cc排量到800cc排量全系列,快速抢占拉美、非洲、东盟等对耐用性和动力要求较高的新兴市场。海关统计数据显示,一季度,我国出口内燃机摩托车407.7万辆,增长38.1%。对拉美、非洲、东盟出口分别增长56.1%、63.3%、7.2%,合计占我国内燃机摩托车出口总量的77.6%。从车型看,出口产品以100cc-200cc小排量为主,其中100cc-125cc、125cc-150cc、150cc-200cc排量分别占内燃机摩托车出口总量的37.2%、27.7%、14%。更亮眼的是,随着我国摩托车制造技术的提高,250cc以上的大排量休闲车型出口量实现翻倍。
同时,在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,消费者对低碳、环保的交通工具需求急剧增加。电动摩托车以其零排放、低噪音、低能耗等优势,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选择。以雅迪、比德文、小牛等为代表的新兴电动摩托车企业,凭借创新的产品设计、灵活的市场策略及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,以电动化、智能化为发展方向,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电动摩托车产品,满足消费者对环保、智能、便捷出行的需求。如小牛电动车采用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(BMS)和轻量化设计,有效延长了电动摩托车的续航里程,部分车型已实现单次充电可行驶超200km,极大缓解了用户的“里程焦虑”。
海关统计数据显示,一季度,我国电动摩托车及踏板车出口512.7万辆,同比增长39.8%,占我国出口摩托车总量的半数以上。我国电动摩托车在环保要求较高的传统市场大放异彩,对传统市场(美国、欧盟、日本、中国香港、英国)出口275.7万辆,增加47.7%,占出口电动摩托车总量的53.8%。
在充分开拓传统市场的同时,我国摩托车行业不断拓展非洲、东南亚、拉美及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等新兴市场。海关数据显示,一季度我国摩托车出口至192个国家或地区,较去年同期增加4个。欧盟、美国、墨西哥是我国摩托车前三大出口市场。一季度,我国对传统市场共出口摩托车308.7万辆,同比增加47.6%,占同期我国摩托车出口总量的(下同)32.9%,其中对欧盟出口171.9亿元,同比增长64.6%,占18.3%。出口美国占比出现下滑,而以拉丁美洲、非洲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占比则呈现明显提升态势。海关数据显示,一季度对美国出口113.4万辆,同比增长28.2%,占12.1%,占比下降1.2个百分点;同期,对拉丁美洲出口206.1万辆,同比增加58.6%,占比提升2.5个百分点至22%;对非洲出口量达133.7万辆,增加71.9%,占比提升2.6个百分点至14.3%;对中亚五国出口22.6万辆,同比增加72.1%,占比提升0.4个百分点至2.4%。
从出口企业类型来看,民营企业规模庞大、底蕴深厚,是我国摩托车出口的绝对主力,2024年民营企业出口摩托车2993.5万辆,同比增长37.2%,占我国摩托车出口总量的81.5%。今年一季度,民营企业出口量跑出了同比增长44%的加速度,达到758.2万辆。
民营企业对拉美、非洲、中亚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成绩斐然。海关数据显示,我国民营企业对拉美电动汽车出口量2023年突破400万辆,2024年跨越式攀升至678.1万辆,今年一季度出口量达到180.5万辆,同比大幅增加64.6%,其中对巴西、墨西哥出口分别增加95.4%、42.8%。在非洲市场的表现同样亮眼,2022年不足200万辆,2023年达到223.2万辆,2024年稳定增长至286.8万辆,今年一季度出口量已达99.5万辆。此外,在印度、中亚市场,民营企业也获得巨大成功,对印度出口量由2023年的44.3万辆翻倍增长至2024年的85.2万辆,今年一季度同比大增1.3倍至27.5万辆;对中亚五国出口量由2022年仅17.6万辆,到2023年大幅增长到46.1万辆、2023年再翻倍至99.4万辆,今年一季度出口量达到20.3万辆,同比增长86.5%。
目前本田、雅马哈等国际知名品牌凭借悠久的历史、卓越的技术和良好的口碑,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。而中国摩托车企业凭借“高性价比+快速迭代”的策略,正在全球市场挤压其品牌份额,尤其是在250cc以上的大排量高端休闲车型领域。
中国摩托车品牌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高,头部企业正从“贴牌代工”向自主品牌建设加速转变,如,宗申在印尼设立研发中心,春风动力针对欧洲市场推出定制化车型,大长江则通过赞助国际赛事提升品牌溢价。中国摩托车不再 是“廉价商品”,正以技术、设计、服务等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。海关数据显示,2024年,我国出口的摩托车中,国产品牌(包括境内自主及境内收购品牌)占30.6%,较去年同期提高1.3个百分点。今年一季度,国产品牌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3.7%,较去年同期提高1.9个百分点。其中,国产品牌电动摩托车对非洲、阿拉伯国家联盟、中亚五国出口量分别大幅增长88.1%、67.8%、1.3倍,占同期我国摩托车对上述市场出口总量的51%、35.7%、38.9%。另外,250cc以上大排量车型中,国产品牌占比达44.1%,同比增长一倍。
随着我国不断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,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我国摩托车产业积极抢抓机遇,主动“攀高逐绿”,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过程中,加大对中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投入,产品结构持续优化。当前,贸易保护主义抬头、逆全球化浪潮加剧,新兴市场作为摩托车出口“蓝海”,提供了广阔的空间,国内企业宜乘胜追击,不断开拓创新,针对拉美、非洲、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消费特点,开发针对性车型,不断扩大市场优势,在引擎轰鸣中书写新的传奇。(作者:济南海关所属东营海关 孙宇泓)